武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势头强劲。图为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吴志尊 摄
深秋的武汉,江水如虹。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考察,为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指引方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来到湖北武汉。
“争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先行者,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湖北中国式现代化篇章。”总书记对湖北、武汉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高的定位、更高的要求。
省委全面部署坚持支点建设,要求武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武汉,在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上当好中部地区的领头羊和走在前面。
“这里能够经受住风雨,未来更加光明。”秘书长的期望是进步的号角。
不辜负高期望,努力满足和超越。英雄城践行指示,敢为人先。热情的热情到处在减弱,江城大地充满了气息。
2024年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展厅内,人形机器人、“水稻造血”等创新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v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定信心,志存高远”,“要带头推动创新技术、创新思想”。鼓励声犹在耳边,要求重如千。
今年,河源生物“水稻造血”技术硕果累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并于10月28日在科创板成功挂牌;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场景最丰富的实训平台,“光子”在城市运动会火炬传递,“大壮”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一年前的展厅技术是真正的新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湖北,都高度关注科技创新。此次湖北之行y指出,要优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求“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今年2月6日,正月初九,全市科技大会召开。武汉连续四年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新年第一次会议”。会议提出,要牢记重托、践行使命,用全市之力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会议发布的《推动颠覆性科技发展和产业创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武汉真正建成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光谷东智机器人在奶茶店里泡茶、倒水。记者 高勇 摄
东湖科学城传来好消息:深部岩土扰动模拟设施“中国地质”已完成关键节点接收;九峰山实验室在多项关键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带动30多家设备制造商聚集,总估值超过100亿元。
围绕“四链融合”,武汉建立了11个产业联合创新实验室,整合以主导业务为核心的97家单位、3700余名科研人员,投入科研经费近90亿元,取得“华中十号”智能数控系统等重大成果。
落实总书记“谋求转型升级”的要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未来产业”,武汉“三线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传统产业正在加速转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同比增长152%。岚图汽车1-10月交付量同比增长82%。武钢老“一米七”工厂改造成绿色超级工厂,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供应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势头强劲。过去三年,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长超过30%。全市正在研究和使用的主要模型有60多个、参数超过10亿个; 65536路双向中华脑机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通道数是美国马斯克旗下Neurink公司的20倍。
一台空调6.5秒即可下线。这不是幻想,而是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创造的可能性。 10月28日,武汉光谷“超级工厂”一期工程开工。该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仅用时336天,全过程展现“武汉速度”。
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量分别增长70.4%、45.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光谷、车谷、星谷、互联网谷、药谷正在经历“丰收”。 “光芯科技”等有益产业集群“屏幕终端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加速发展,新生产力正在江城不断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北要勇于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构建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一年来,武汉聚焦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三都管理改革等重点领域”。
新时代科技“汉汇”、多式联运“汉汇”、乡村与权益“汉汇”等一系列“汉汇”加快谋划落地,助力武汉集聚全球高端要素。
“行动P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规划纲要》,分类列出24项重点任务112项任务清单,直面痛点、打破发展障碍。
“武汉推出的‘种苗工程’、‘头鹅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激发了民营企业的斗志和活力,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表示,今年以来,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传感器集成模组等产品走向海外,海外营收占比持续增长。
总书记呼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
今年6月,武汉获批建设专业建设和服务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全省首个完成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制造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的省会城市。
武汉阿里巴巴中心开业。
10月15日,以“支点湖北,智联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在湖北武汉举行。开通仪式上,首次公布了中欧班列(武汉)至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的新航线。
“三文鱼刚来,快来吃吧!” 10月4日上午,当来自挪威的B763货机抵达花湖国际机场时,海利嘉鄂州店店主魏国锋接到了提货的电话。
“第一天深海捕鱼,第二天就送达国内城市!”
连接世界各地的高效物流网络世界和日益丰富的多式联运体系,使武汉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陆上,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40个国家120个城市;
水上,武汉港开放范围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并一一开通近海、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尼等直航航班;
空运方面,天河、花湖双客货枢纽开设“超级快线”,货运吞吐量位居中部地区第一。海陆空不断集聚开发潜力,内陆开放高地加速发展。
衡量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被查获的外资企业数量和外贸表现是重要指标。
盖瑞特集团成立中国第二创新中心,开设Stand工厂,高通中国加速电信业务布局,开业据了解,山姆会员店等众多国际巨头加大投入,武汉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过去10年,武汉工厂年均产能增长30%以上。盖瑞特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狄胜表示,这里不仅是公司的战略节点,更是“中国的第二故乡”。 ”
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位居中心城市之首。
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显着增长。今年前10个月,进入天河机场的外国旅客总数达到10.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0%。
以改革为支撑,武汉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在光谷工作的武汉市民张先生,因工作需要前往鄂州葛店。他检查了出行软件发现武汉公交K25路可以直达鄂州葛店,于是就乘坐了这趟公交车。 “从武汉到葛店、鄂州、吴的公交车真是同城一样。”张先生说道。
K25路是今年新开通的城际公交线路。随着武汉都市圈建设的深入,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城际公交线路不断增加。随着市民出行的便利,武汉都市圈的同城发展也变得更加看得见、更容易理解。
双流长江大桥建成后,武汉新洲至湖北省的行车时间将从90分钟缩短至5分钟。通讯员 杨欣 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中部地区第一个GDP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武汉肩负着提升自身能源水平、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的首要责任。
筑牢核心基础,发挥主机作用。
全力“拓展能级”——锚定“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目标,全力以赴聚焦投资、消费、外贸,谋划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项目,使之更快、更好、更强。
全力“强功能”——充分发挥武汉在科教、人才、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强化科技、产业、要素和公共服务功能。
5.4%、5.5% 和 5.6%。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回升研发“曲线”,增速继续保持领先于副省级城市。
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验中心华中分中心、江城墨景工信部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武汉)等主要功能平台相互铺设,有效提升了武汉在重点领域的服务和辐射水平。
准确把握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城市发展阶段“两个转变”的重大判断,武汉提出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以城市更新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以一流城市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办一流企业,创造更多一流企业。一流城市拥有一流企业。
目前,解放大道城市更新工作已全面启动。以公路为轴线,推动沿线地区整治、保护、改造、建设、开发和管理。承载着武汉记忆的主干道热情地变窄了。
强强联手,九城联手,实现城镇化“提速”。
近两个周末,武汉“四大家族”领导人密集考察都市圈各城市,共谋发展。
今年,九城将围绕同一个交通网络、同一个科技发展、同一个产业链、同一个民生保障、同一个生态治理深化合作:
五鹅晃晃“半小时通勤圈”交通便利,花湖国际自贸机场和科创园区黄石、黄冈等园区(中心)扩大运营,1062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
武汉都市圈正在迈向人口3000万、经济总量4万亿元的都市圈级。
领导群联动融入国家战略,展示新成果。
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两份重要文件先后点名长江中游城市保护。
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要站在更高的战略地位,为区域发展作出表率当前,长江中游城市发展省市间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朋友圈不断扩大。覆盖4个省辖市和12个观察员城市。
武汉正在加强与长沙、合肥、南昌等城市在交通、科技、工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描绘区域协调发展的壮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放下使命,加强文化资源保护,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值此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抗日战争、反法西斯世界大战,“英雄城·抗战灯塔——武汉抗战史专题展览”。城内有40余件抗战文物,讲述着英雄城的英雄往事,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创造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复兴利用,加强长江文明研究传播和监测示范。
国庆中秋假期,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举办的“千古江河——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展览汇集了37家博物馆的160件文物,展馆外的“长江水”风光比特币馆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
9月,长江考古联盟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召开。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武汉,交流长江流域考古与文明溯源成果。
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当代内涵,开展“思想政治课的行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共树选树、文明创建,转化人心中的精神力量。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文化新业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拥有150余个座位的地铁图书馆占据12条线路,与武汉图书馆相连借阅还书,拥有成为市民通勤途中的精神驿站; 2025年武汉“戏剧码头”戏曲艺术展将有22场精彩演出,门票39元起。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黄鹤楼人头攒动。
文化旅游关系国计民生,带动万千产业,日益成为具有显着时代特征的新兴战略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5月21日,武汉将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文化旅游成为支柱产业。
打造“一桥两山”世界主要旅游胜地板块,加快建设“两江四岸”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千年文化古城的新貌和新美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9月,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汉开幕。两江四岸的夜景与舞台表演相得益彰,打造出一幅“画中长江”的美妙画卷。同期在汉举办的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三天吸引观众22.5万人次,文旅项目集中签约金额232.8亿元。
国庆、中秋双节,武汉成功跻身全国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之列。旅游门票订单同比增长22%,出境旅游增长33%,入境旅游增长39%。
气氛持续,热情爆发。武汉正在努力谱写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篇章。
良好的心态是做好事的前提做生意。
10月30日,专题工作交流会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全区各街道(镇)党(工)委书记齐聚一堂,谈话、较劲、共商责任。
提高发展标杆,强化“四个精神”,增强发展气场。
城市英雄以更高的姿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努力建设现代化武汉,引领湖北支点建设。
。
武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势头强劲。图为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吴志尊 摄
深秋的武汉,江水如虹。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考察,为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指引方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来到湖北武汉。
“争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先行者,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湖北中国式现代化篇章。”总书记对湖北、武汉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高的定位、更高的要求。
省委全面部署坚持支点建设,要求武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五个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武汉,在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上当好中部地区的领头羊和走在前面。
“这里能够经受住风雨,未来更加光明。”秘书长的期望是进步的号角。
不辜负高期望,努力满足和超越。英雄城践行指示,敢为人先。热情的热情到处在减弱,江城大地充满了气息。
2024年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展厅内,人形机器人、“水稻造血”等创新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v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定信心,志存高远”,“要带头推动创新技术、创新思想”。鼓励声犹在耳边,要求重如千。
今年,河源生物“水稻造血”技术硕果累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并于10月28日在科创板成功挂牌;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场景最丰富的实训平台,“光子”在城市运动会火炬传递,“大壮”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一年前的展厅技术是真正的新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湖北,都高度关注科技创新。此次湖北之行y指出,要优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求“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今年2月6日,正月初九,全市科技大会召开。武汉连续四年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新年第一次会议”。会议提出,要牢记重托、践行使命,用全市之力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会议发布的《推动颠覆性科技发展和产业创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武汉真正建成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光谷东智机器人在奶茶店里泡茶、倒水。记者 高勇 摄
东湖科学城传来好消息:深部岩土扰动模拟设施“中国地质”已完成关键节点接收;九峰山实验室在多项关键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带动30多家设备制造商聚集,总估值超过100亿元。
围绕“四链融合”,武汉建立了11个产业联合创新实验室,整合以主导业务为核心的97家单位、3700余名科研人员,投入科研经费近90亿元,取得“华中十号”智能数控系统等重大成果。
落实总书记“谋求转型升级”的要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未来产业”,武汉“三线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传统产业正在加速转型。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同比增长152%。岚图汽车1-10月交付量同比增长82%。武钢老“一米七”工厂改造成绿色超级工厂,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供应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势头强劲。过去三年,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长超过30%。全市正在研究和使用的主要模型有60多个、参数超过10亿个; 65536路双向中华脑机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通道数是美国马斯克旗下Neurink公司的20倍。
一台空调6.5秒即可下线。这不是幻想,而是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创造的可能性。 10月28日,武汉光谷“超级工厂”一期工程开工。该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仅用时336天,全过程展现“武汉速度”。
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量分别增长70.4%、45.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光谷、车谷、星谷、互联网谷、药谷正在经历“丰收”。 “光芯科技”等有益产业集群“屏幕终端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加速发展,新生产力正在江城不断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北要勇于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构建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一年来,武汉聚焦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三都管理改革等重点领域”。
新时代科技“汉汇”、多式联运“汉汇”、乡村与权益“汉汇”等一系列“汉汇”加快谋划落地,助力武汉集聚全球高端要素。
“行动P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规划纲要》,分类列出24项重点任务112项任务清单,直面痛点、打破发展障碍。
“武汉推出的‘种苗工程’、‘头鹅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激发了民营企业的斗志和活力,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表示,今年以来,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传感器集成模组等产品走向海外,海外营收占比持续增长。
总书记呼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
今年6月,武汉获批建设专业建设和服务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全省首个完成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制造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的省会城市。
武汉阿里巴巴中心开业。
10月15日,以“支点湖北,智联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在湖北武汉举行。开通仪式上,首次公布了中欧班列(武汉)至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的新航线。
“三文鱼刚来,快来吃吧!” 10月4日上午,当来自挪威的B763货机抵达花湖国际机场时,海利嘉鄂州店店主魏国锋接到了提货的电话。
“第一天深海捕鱼,第二天就送达国内城市!”
连接世界各地的高效物流网络世界和日益丰富的多式联运体系,使武汉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陆上,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40个国家120个城市;
水上,武汉港开放范围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并一一开通近海、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尼等直航航班;
空运方面,天河、花湖双客货枢纽开设“超级快线”,货运吞吐量位居中部地区第一。海陆空不断集聚开发潜力,内陆开放高地加速发展。
衡量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被查获的外资企业数量和外贸表现是重要指标。
盖瑞特集团成立中国第二创新中心,开设Stand工厂,高通中国加速电信业务布局,开业据了解,山姆会员店等众多国际巨头加大投入,武汉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过去10年,武汉工厂年均产能增长30%以上。盖瑞特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狄胜表示,这里不仅是公司的战略节点,更是“中国的第二故乡”。 ”
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位居中心城市之首。
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显着增长。今年前10个月,进入天河机场的外国旅客总数达到10.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0%。
以改革为支撑,武汉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在光谷工作的武汉市民张先生,因工作需要前往鄂州葛店。他检查了出行软件发现武汉公交K25路可以直达鄂州葛店,于是就乘坐了这趟公交车。 “从武汉到葛店、鄂州、吴的公交车真是同城一样。”张先生说道。
K25路是今年新开通的城际公交线路。随着武汉都市圈建设的深入,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城际公交线路不断增加。随着市民出行的便利,武汉都市圈的同城发展也变得更加看得见、更容易理解。
双流长江大桥建成后,武汉新洲至湖北省的行车时间将从90分钟缩短至5分钟。通讯员 杨欣 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中部地区第一个GDP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武汉肩负着提升自身能源水平、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的首要责任。
筑牢核心基础,发挥主机作用。
全力“拓展能级”——锚定“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目标,全力以赴聚焦投资、消费、外贸,谋划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项目,使之更快、更好、更强。
全力“强功能”——充分发挥武汉在科教、人才、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强化科技、产业、要素和公共服务功能。
5.4%、5.5% 和 5.6%。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回升研发“曲线”,增速继续保持领先于副省级城市。
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验中心华中分中心、江城墨景工信部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武汉)等主要功能平台相互铺设,有效提升了武汉在重点领域的服务和辐射水平。
准确把握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城市发展阶段“两个转变”的重大判断,武汉提出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以城市更新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以一流城市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办一流企业,创造更多一流企业。一流城市拥有一流企业。
目前,解放大道城市更新工作已全面启动。以公路为轴线,推动沿线地区整治、保护、改造、建设、开发和管理。承载着武汉记忆的主干道热情地变窄了。
强强联手,九城联手,实现城镇化“提速”。
近两个周末,武汉“四大家族”领导人密集考察都市圈各城市,共谋发展。
今年,九城将围绕同一个交通网络、同一个科技发展、同一个产业链、同一个民生保障、同一个生态治理深化合作:
五鹅晃晃“半小时通勤圈”交通便利,花湖国际自贸机场和科创园区黄石、黄冈等园区(中心)扩大运营,1062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
武汉都市圈正在迈向人口3000万、经济总量4万亿元的都市圈级。
领导群联动融入国家战略,展示新成果。
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两份重要文件先后点名长江中游城市保护。
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要站在更高的战略地位,为区域发展作出表率当前,长江中游城市发展省市间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朋友圈不断扩大。覆盖4个省辖市和12个观察员城市。
武汉正在加强与长沙、合肥、南昌等城市在交通、科技、工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描绘区域协调发展的壮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放下使命,加强文化资源保护,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值此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抗日战争、反法西斯世界大战,“英雄城·抗战灯塔——武汉抗战史专题展览”。城内有40余件抗战文物,讲述着英雄城的英雄往事,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创造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复兴利用,加强长江文明研究传播和监测示范。
国庆中秋假期,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举办的“千古江河——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展览汇集了37家博物馆的160件文物,展馆外的“长江水”风光比特币馆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
9月,长江考古联盟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召开。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武汉,交流长江流域考古与文明溯源成果。
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当代内涵,开展“思想政治课的行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共树选树、文明创建,转化人心中的精神力量。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文化新业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拥有150余个座位的地铁图书馆占据12条线路,与武汉图书馆相连借阅还书,拥有成为市民通勤途中的精神驿站; 2025年武汉“戏剧码头”戏曲艺术展将有22场精彩演出,门票39元起。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黄鹤楼人头攒动。
文化旅游关系国计民生,带动万千产业,日益成为具有显着时代特征的新兴战略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5月21日,武汉将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文化旅游成为支柱产业。
打造“一桥两山”世界主要旅游胜地板块,加快建设“两江四岸”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千年文化古城的新貌和新美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9月,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汉开幕。两江四岸的夜景与舞台表演相得益彰,打造出一幅“画中长江”的美妙画卷。同期在汉举办的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三天吸引观众22.5万人次,文旅项目集中签约金额232.8亿元。
国庆、中秋双节,武汉成功跻身全国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之列。旅游门票订单同比增长22%,出境旅游增长33%,入境旅游增长39%。
气氛持续,热情爆发。武汉正在努力谱写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篇章。
良好的心态是做好事的前提做生意。
10月30日,专题工作交流会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全区各街道(镇)党(工)委书记齐聚一堂,谈话、较劲、共商责任。
提高发展标杆,强化“四个精神”,增强发展气场。
城市英雄以更高的姿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努力建设现代化武汉,引领湖北支点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