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获悉,三大运营商已正式获得工信部手机商用测试批准许可,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出ESIM手机处理服务。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此次获批意味着ESIM技术正式突破了国内物联网和智能穿戴领域的界限,进入了手机商用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信息通信行业正在迈向“无卡”时代。同时,ESIM产业链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平台运营、网络服务、终端集成、场景应用等多个方面。中国信息通信产业面临重建产业生态的机遇。据介绍,ESIM的手机业务是一项技术将物理SIM卡的功能集成到手机内置芯片中。用户购买ESIM手机后,无需插入实体SIM卡。他们可以通过无线下载的方式将号码下载到手机的内置 ESIM 芯片中。中国移动营销运营部副总经理孙世伟告诉记者,对于消费者来说,ESIM技术可以减少终端内部SIM卡槽占用的空间,使终端变得更薄、更轻。还可以提高防水、防水、防刮能力和终端语音振动,可以满足追求新技术、想要体验新产品的用户的需求。目前,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已获得ESIM手机试商用批准。 10月13日,中国联通宣布正式获批ESIM手机运营服务试商用,ESIM预约正式上线。9月底写的。中国联通市场部副总经理尹少春15日告诉记者,目前已为超过17万联通用户配发了ESIM卡。此外,中国电信表示,ESIM手机服务正式全国销售。消费者可以到营业厅门店申请服务或ESIM手机,也可以通过APP在线预约,然后到线下营业厅办理业务。中国移动表示,将提供整个ESIM系统的支持,不仅覆盖手机作为主要通信设备,服务还将延伸至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多种形态,实现跨终端、跨场景的无缝连接与协作。分析人士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ESIM应用已经进入规模化阶段。根据 GSMA Intelligence,全球 ESIM 智能手机数量到2025年底,连接量将达到10亿;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大幅增加至69亿,其中ESIM时长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此时,我国启动ESIM手机商用测试,信息通信行业有望探索重建产业生态的机遇。从手机终端角度,尹少春表示,苹果前几天发布的新手机是推动ESIM普及的重要契机。据了解,未来相应的ESIM手机都会支持Android和鸿蒙操作系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ESIM业务带来了软硬件的变化,意味着终端形态将丰富,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一次通信服务请求也将为产业链合作伙伴带来更多商机。记者了解到,相关企业也将扩大布局。孙世伟表示,中国移动将推出更多同时支持传统实体SIM卡和ESIM的手机产品,给用户更多选择;同时,开展ESIM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技术研究,研发功能更强、安全性更高的ESIM终端和芯片。 “ESIM手机业务的开放将为国产软件和系统带来更多机会。”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加大ESIM芯片等产品的创新研究,为数字身份、数字货币等基础设施应用提供安全基础,助力构建安全繁荣的生态系统。 (记者郭倩)